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的田园午后,通过客居者的眼睛展现农家生活的质朴温暖。
开篇"客寄生无事"直接点明作者作客他乡的闲散状态,像一片偶然飘落的叶子般信步走到村东。这里用"水东"代替具体地名,既保留诗意又给人画面感。
中间四句像一组生动的田园镜头:春风里鸟鸣欢快,阳光晒得土地松软湿润。老农自豪地说着收成,而过路的行人(可能指作者自己)却囊中羞涩。这里"屡空"用得很妙,既说行囊常空,也暗含陶渊明"箪瓢屡空"的典故,透露出文人安贫乐道的心态。
结尾最有人情味:农家热情留饭,这份善意里还带着对读书人"四体不勤"的善意调侃。一个"怜"字尤其动人,既有关怀又有羡慕,农人怜惜书生不会务农,书生何尝不羡慕农家的踏实生活?
全诗就像用白描手法拍的短视频:春风、鸟叫、松软的泥土、憨厚的农人、冒着热气的农家饭,最后定格在主人留客的温暖笑容上。没有华丽辞藻,却让人感受到最质朴的田园之美和人性温暖。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