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筵食乾荔枝

岭南四五月,丹实喜垂垂。
贫者亦得饱,鸟雀各痴肥。
一别逾八载,寤寐长相思。
谁谓我此生,复有见尔期。
尔颜宁似旧,臭味已全非。
入手倍见惜,未嚼心伤悲。
想尔当繁茂,岂意落边陲。
见我良独愧,席上共珍奇。
我实谅尔心,人世贵相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宴会上吃到干荔枝时的复杂心情,用荔枝的命运比喻自己的人生际遇,情感真挚动人。

前四句回忆岭南荔枝成熟的场景:四五月时,红彤彤的荔枝挂满枝头,连穷人都能吃饱,鸟雀也吃得圆滚滚的。这里用欢快的笔调勾勒出荔枝故乡的生机勃勃。

接着笔锋一转:"一别八年"道出离乡之久,连做梦都在想念荔枝。没想到此生还能再见,但眼前的干荔枝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颜色暗淡了,香味也变了。捧着干荔枝还没吃就心酸,因为联想到它本该在枝头茂盛生长,如今却流落他乡成了宴席上的稀罕物。

最后四句最打动人:荔枝似乎也在为现在的处境羞愧,但作者完全理解它的心情。就像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富贵显达,而是彼此懂得。这里把干荔枝拟人化,表面写荔枝,实际是借物抒怀,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感伤和对知己的渴望。

全诗妙在借一颗干荔枝,既写出对故乡风物的思念,又暗含人生漂泊的感慨。从欢喜的回忆到酸楚的现实,最后升华到"贵相知"的人生感悟,情感层层递进,读来余味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