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借韵自赋一首用呈诸公

才到炎方便忆还,空歌游子剑前颜。
穷秋阳鸟遵遥渚,短景浮云出故山。
开被放衙星未没,推窗观海日将攀。
诸公总是蓝田璧,不弃他山老石顽。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游子在外漂泊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仕途的感慨,最后以自谦的姿态表达对同僚的敬意。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游子心态:刚到南方炎热之地就开始想家,只能空对着剑唱歌排解思乡之情。"炎方"指南方的酷热环境,"剑前颜"暗示孤独的处境。

中间四句用自然景象烘托心境:深秋时节(穷秋)的候鸟(阳鸟)沿着遥远的水边飞行,短暂的日光(短景)下浮云飘过故乡的山。这两句通过候鸟和浮云的意象,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接着写公务生活:天没亮星星还在时就掀开被子去衙门上班(放衙),推开窗户看海时太阳正要升起。这里透露出忙碌的官场生活与思乡情绪的拉扯。

最后两句是谦虚的客套话:把同僚们比作蓝田美玉(蓝田以产美玉闻名),而自比粗糙的石头(老石顽),说承蒙各位不嫌弃自己这个粗人。这种自谦的表达在古人交往中很常见,既显示了对别人的尊重,也流露出几分身在官场的谨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