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乘船出发时的宁静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开头两句写天刚亮时独自乘小船出发,春风轻柔,水面平静。"破晓发孤艇"让人感受到清晨的静谧和独行的孤寂感,"春和风不惊"则用拟人手法写出春风温柔不扰人的特点。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了行船时的所见所感:推开船篷看到晨雾笼罩的湿润树林,划桨时激起晶莹的浪花。远处的原野景色渐渐融入淮河,清澈的河水带着济水的清流。这些描写既有近景特写(烟树、浪花),又有远景勾勒(野色、河流),层次分明。
最后两句转入抒情,想到即将开始的万里江湖之旅,诗人独自怀抱着对古人的追慕之情。这里的"古人情"可以理解为对古代贤人高洁品格的向往,或是对某种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由景入情,在描绘春日清晨优美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孤身远行时既洒脱又略带感伤的心境。特别是最后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自然融合,让整首诗在清新中见深沉。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