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庵

一庵丹荔下,更与画桥邻。
不许尘埃到,每期风月亲。
好音闻度鸟,斜影辨疏筠。
拂拭白藤榻,攲眠稳病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隐居生活场景,充满闲适与宁静的韵味。

开篇两句"一庵丹荔下,更与画桥邻"就像一幅水墨画:一座小庵堂掩映在红艳的荔枝树下,旁边还有座精巧的小桥。这里用"丹荔"和"画桥"两个鲜活的意象,立刻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不许尘埃到,每期风月亲"这两句很有意思。诗人说这里拒绝尘世的纷扰,只欢迎清风明月作伴。用拟人手法把"风月"写成会来做客的朋友,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净,又透露出主人高洁的品性。

中间两句写听觉和视觉的享受:"好音闻度鸟"是听鸟儿婉转的歌声,"斜影辨疏筠"是看阳光透过竹林投下的斑驳影子。诗人用"好音""斜影"这样细腻的观察,让我们仿佛也能听到鸟鸣,看到竹影。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诗人擦拭着白藤编织的躺椅,舒舒服服地躺着养病。"拂拭"这个动作特别生活化,"攲眠稳病身"更是直接展现了诗人安于现状、随遇而安的心态。

整首诗就像一组慢镜头:从庵堂外景,到拒绝尘嚣的态度,再到听鸟看竹的闲情,最后落在擦拭藤榻的日常细节。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隐居生活的清欢写得可感可触,让人读来心生向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诗人抱病在身,但全诗没有丝毫愁苦,反而处处透着从容与满足,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