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二首 其一

巨浸东南力未苏,万家饥鹄不胜呼。
中丞欲请敖仓粟,司谏先陈郑侠图。
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春来县吏敲门早,试问三农一饱无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灾荒时期的悲惨画面,核心是反映百姓疾苦和官场不作为的尖锐矛盾。

前两句用"巨浸"(洪水)和"饥鹄"(饿得哀鸣的鸟)作比喻,说东南地区遭灾后民生凋敝,百姓饿得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了。三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御史想开仓放粮,谏官却忙着献"祥瑞图"讨好皇帝,揭露官员们救灾时的虚伪——有人真想帮忙,有人只顾做表面文章。

五六句更辛辣:朝廷讨论救灾方案时,有人建议暂停粮食运输(补苴指修补),但最讽刺的是皇帝一边说要免税(赐全租),一边又像"剜肉"般盘剥百姓。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春天县官早早来催税,挨家挨户敲门问"吃饱了吗?"——明明知道百姓在挨饿还要征税,这种虚伪质问把官吏的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灾民哀嚎、官员扯皮、皇帝作秀、差役逼税,层层推进地展现了"天灾不可怕,人祸更害人"的主题。最妙的是结尾那个反问,明明答案众所周知,却还要残忍地问出口,这种"明知故问"比直接描写更让人揪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