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𥯓见示龙槐寺同饭崇效寺看花之作复次其韵

结庐人境车马稀,春残犹自恋春衣。
百年几度花前醉,一饭不忘天下饥。
树老无枝龙自卧,楼高有级锡能飞。
为贪欲尽花经眼,藉草相将坐不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与友人同游寺庙、赏花共饮的闲适场景,同时透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社会责任感。

首联"结庐人境车马稀"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的典故,暗示自己虽居闹市却远离尘嚣。"春残犹自恋春衣"以暮春时节仍穿着春衣的细节,表达对美好春光的不舍。

颔联"百年几度花前醉"写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一饭不忘天下饥"笔锋一转,展现诗人即使饮酒赏花时也不忘百姓温饱的济世情怀。这种"享乐不忘忧国"的对比极具感染力。

颈联描写寺庙景物:老槐树如卧龙般苍劲,寺中高楼上悬挂的铜铃("锡"指僧人锡杖,此处代指风铃)仿佛能随风飞升。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静态景物写得灵动传神。

尾联"为贪欲尽花经眼"直白道出赏花的痴迷,"藉草相将坐不归"则描绘与友人坐在草地上流连忘返的画面。一个"贪"字巧妙点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充满生活气息。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融合:既有"花前醉"的闲适雅趣,又有"天下饥"的忧患意识。诗人用赏花饮酒这样日常的场景,自然流露出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这种"享受生活却不耽于享乐"的人生态度,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