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僧善用期之不遇

用僧期不来,子午针头误。
沉迷负所传,老去眼隔雾。
言甘说中少,见陋遭时恶。
三椽当道架,山色翠回互。
空旷管人守,有欲绝反顾。
岂无世事非,何能日如故。
昨收松下书,欲见展心晤。
遍寻莫知踪,望极柏山路。
马荒人亦倦,酒熟秋垂暮。
浮身真是浮,参取折芦渡。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象征意味,以下是我的分析:

首先,标题《风水僧善用期之不遇》已经暗示了整首诗的主题——关于命运、遭遇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用僧期不来,子午针头误。” —— 这里描述了等待一个人的情景,对方却没有如期赴约。通过时间的错位和午时的针头作为比喻,诗人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期望落空的失落感。

2. “沉迷负所传,老去眼隔雾。” —— 进一步描绘诗人的心情和状态。他感到自己沉迷于某种情绪或经历中无法自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视野也变得模糊,似乎与世界隔离。这与他的衰老状态息息相关。

3. “言甘说中少,见陋遭时恶。” —— 这里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他的话语虽然甜美,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他所见的世界充满了丑陋和恶劣的事情。这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批评。

4. “三椽当道架,山色翠回互。” —— 诗人转向周围的自然环境描述,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三椽象征着周围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山色翠绿,景色美丽,但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希望和梦想。

5. “空旷管人守,有欲绝反顾。” —— 这里再次转向人的活动和心理状态。空旷的地方需要人守护,象征着责任与担当。诗人似乎在犹豫是否要放弃或回头,面临抉择的困境。

6. “岂无世事非,何能日如故。” —— 再次探讨人生和遭遇的主题。诗人承认世界并不完美,世事无常,因此无法每天都像过去那样生活。这是一种面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7. “昨收松下书,欲见展心晤。” —— 描述诗人收到一封信件(可能是那位僧人写的),想要展开阅读并与作者见面交流的心情。这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8. “遍寻莫知踪,望极柏山路。” —— 诗人寻找对方但未能找到,失望地望向柏山路尽头。这里再次展现了期望落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9. “马荒人亦倦,酒熟秋垂暮。” —— 描述了一个荒凉而疲惫的场景,诗人感到疲惫不堪。他可能在寻求一种解脱或慰藉,但还没有找到答案。酒的成熟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句“浮身真是浮,参取折芦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人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虚幻性,因此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或方法来渡过难关。折芦渡江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代表着一种解脱和超越的途径。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交织描绘,传达出人生无常、命运难以掌控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