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讨论诗歌创作中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用梅花作为比喻,讲得很接地气。
前两句说杜甫(少陵)之前只有陆机的诗写得好,但很多内容都是从《楚辞》里摘抄香草意象("摭茝蓠")。这里用"香草"比喻前人优美的诗句,指出早期诗人常直接借用经典。
后两句笔锋一转:梅花(比喻新创作的诗歌)未必非要依赖前人,我们不妨边推敲边创新,把古人留下的好东西改造成自己的。就像雕琢玉石一样,既要保留原料的价值,又要赋予新的形态。
全诗用"香草变梅花"这个巧妙比喻,告诉读者:写诗不能只会模仿古人,要像工匠雕玉那样,把传统素材打磨出新时代的光彩。既肯定了学习经典的必要性,更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对现代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遗产也很有启发。
方蒙仲
(1214—1261)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澄孙,字蒙仲,以字行。方大东子。理宗淳祐七年进士。历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川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道相,独求外补。有《女教》、《通鉴表微》、《洞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