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 其十 酂城

谁是兴刘第一功,我侯只合最先封。
当时猎犬犹争甚,得鹿权都在指踪。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打猎的比喻,讲了一个关于功劳分配的深刻道理。

前两句直接抛出问题:谁才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第一功臣?诗人认为萧何(我侯)理应最先封赏。这里用"只合"(就应该)表达强烈的肯定态度。

后两句用生动的打猎场景作比:打猎时猎狗们总是争抢谁抓到鹿,却忘了最关键的是发现猎物踪迹的人。暗指武将们争功时,往往忽略了萧何这样在幕后运筹帷幄的谋士的重要性。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日常打猎比喻复杂的政治功劳分配,通俗易懂
2. "猎犬争鹿"的意象既生动又讽刺,让人联想到争功者的嘴脸
3. 强调"指踪"(发现踪迹)这种容易被忽视的幕后工作的重要性
4. 短短四句就完成质疑-立论-比喻论证的完整论述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首功应该给萧何这样在战略层面做出关键贡献的人,而不是那些在前线厮杀的将领。这个观点在今天职场中依然适用——那些做基础工作、发现关键机会的人,往往比执行者更值得认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