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新安溪

可怪新安水,舟从石上行。
不风秋暮冷,无月夜深明。
古本何年偃,危湍几处惊。
千寻犹见底,曾数越江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新安溪时的所见所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夜溪行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可怪新安水,舟从石上行"就很有意思,说新安溪的水清澈得反常,船好像在石头上行驶一样。这里用"可怪"二字,既表达了惊奇,又带着赞叹。接着"不风秋暮冷,无月夜深明"两句,写秋夜没有风却觉得冷,没有月亮却显得明亮,这种矛盾的感受更突出了溪水的清澈透亮。

后面"古本何年偃,危湍几处惊"开始写溪边的景物:不知哪年倒下的古树,和几处让人心惊的急流。最后两句"千寻犹见底,曾数越江清"是点睛之笔,说这溪水千尺深还能看见底,比著名的越江还要清澈。

整首诗最妙的地方在于,作者没有直接说"水真清啊",而是通过"舟从石上行"、"无月夜深明"、"千寻犹见底"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溪水清澈的程度。这种让景物自己"说话"的写法,比直白的赞美更有感染力。同时,诗中"可怪"、"惊"等词,又悄悄透露出作者惊喜中带着些许敬畏的心情,让简单的景物描写有了情感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