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宿斋中写怀奉承同署诸君子 其四

虮虱营衣絮,苍庚恋柳条。
宁知廖廓外,还有大鹏摇。
露时谁千结,浮江自一瓢。
看来无巧拙,惟适是逍遥。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

首先,诗人用“虮虱营衣絮”和“苍庚恋柳条”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温馨的春日画面。虮虱在衣絮中忙碌,苍鹰在柳条上徘徊,形象地展示了春天万物生长的景象。这里的虮虱和苍鹰,可以看作是生活中忙碌而平凡的我们,而春天的气息则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接着,诗人通过“宁知廖廓外,还有大鹏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大鹏展翅,翱翔于寥廓的天空,象征着追求自由、追求梦想的精神。诗人希望超越平凡的自己,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

“露时谁千结,浮江自一瓢”这句,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在清晨的露水时,谁会在意那些千头万绪的烦恼?诗人独自泛舟于江上,享受着宁静与自在。这里的“谁千结”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和困扰,而“浮江自一瓢”则是一种超脱,一种不被烦恼所束缚的心态。

最后,“看来无巧拙,惟适是逍遥”这句,道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在诗人看来,生活中并无绝对的巧拙之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获得真正的逍遥和自在。

总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以及超脱的心态。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珍惜当下,勇敢追寻梦想,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逍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