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睹适公诗赞观世音菩萨果应所恳具述于前拱不揆浅拙谨吟一章同赞圣德
菩萨慈悲行愿深,遍游沙界拯枯沉。
众生得度随形化,说法开迷震梵音。
眉现毫光同率土,手持杨柳摄群心。
我今稽首虔诚礼,愿赐慈光与照临(《虎丘志总集》附录)。
众生得度随形化,说法开迷震梵音。
眉现毫光同率土,手持杨柳摄群心。
我今稽首虔诚礼,愿赐慈光与照临(《虎丘志总集》附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虔诚礼赞。全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和祈求。
开头两句说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愿意走遍苦难世界拯救众生。"沙界"指像沙漠一样无边无际的苦难世界,"枯沉"比喻陷入困境的人们。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救援者,菩萨会主动找到需要帮助的人。
中间四句用具体形象展现菩萨的救赎方式:会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变化身形来度化(比如化作医生、老师等形象),用通俗易懂的说法破除迷惑,那声音能震撼整个佛教世界。特别描写了菩萨眉间放光普照大地,手持杨柳枝安抚人心的经典形象。就像一位全能的心理医生,既会用科学方法治疗,又会用温柔举动抚慰人心。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祈祷:我真诚地向您行礼,希望您慈悲的光芒能照耀到我。就像现代人对着星空许愿一样,表达了普通人最朴素的信仰寄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把抽象的佛教思想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比如"杨柳枝"代表治愈,"毫光"象征希望,让即使不懂佛经的人也能感受到慈悲的力量。它抓住了信仰最核心的诉求——在苦难中获得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