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亭台的清幽画面,同时蕴含了超脱世俗的禅意。
前两句写景:松林小道需要雨水滋润才显生机,山间小门只需清风轻推便会敞开。这里用"须"和"遣"两个动词,把自然景物写得像有灵性一般,展现出山居生活的闲适自在。
后两句说理:凡人的杂念就像水泡一样时起时灭,而悟道之人(至人)却已超越时空界限,无所谓来去。这里用"尘念"和"至人"对比,说明普通人容易被杂念困扰,而修行者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全诗妙在把日常景物(松道、山扉)和深刻哲理(起灭、去来)自然融合。就像用山间一场雨、一阵风这样的小事,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语言干净利落,意境空灵,让人读后既能感受到山居的宁静,又能体会到放下执念的轻松。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