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玉山谒尚书兄以九日复告别途中寄之

小隐精庐占一丘,趁行羁雁远相求。
豺狼当道谁青眼,兄弟他方俱白头。
问舍终同茅屋老,榰车聊共菊花秋。
碧云落日又分手,路细山长人更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拜访兄长后,离开时写给兄长的一首诗。诗中既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充满了兄弟之情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句“小隐精庐占一丘”,诗人说明自己过着隐居的生活,住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接下来的“趁行羁雁远相求”,意思是说,他被友人(可能指的是兄长)的邀请所吸引,前去拜访。这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惜。

“豺狼当道谁青眼”,这里诗人用“豺狼当道”比喻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公正的渴望。“兄弟他方俱白头”,意思是兄弟虽然身处远方,但都已年长,这里既有对兄弟年龄增长的感慨,也有对他们分离的遗憾。

“问舍终同茅屋老”,诗人表达了即使将来住的地方发生变化,他最终还是会和兄长一起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体现了一种亲情的坚韧。“榰车聊共菊花秋”,这句写的是秋天时两人共同观赏菊花的情景,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也象征着他们之间的友情。此处说明了他们情谊深厚,即使分别也依然心心相印。

“碧云落日又分手,路细山长人更愁”,最后一句写分别时刻的心情。分手时,天空中漂浮着淡蓝色的云朵,太阳慢慢落山。诗人感慨路途遥远,山路蜿蜒,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心里充满了愁绪。这句话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拜访兄长的经历,表达了对亲情的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未来前景的忧虑。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