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虞马训导赴昌化县学

远赴弓旌未阔迂,道行何惮路崎岖?
横经不异郡博士,继粟岂无卿大夫?
空使饭盘堆苜蓿,已将斋帐染芙蕖。
马融家法风流在,女乐从今不用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一位叫马训导的学者去昌化县任教的故事,用轻松幽默的语调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与生活情趣。

前两句说马训导不嫌路途遥远崎岖,毅然赴任,就像古代贤臣接受君王征召("弓旌"指征召贤人的信物)。这里用"何惮"(怕什么)的反问语气,突出他迎难而上的精神。

中间四句用三个生活化对比: 1. 说他虽然去县城当教育官("郡博士"),但待遇不会比京城官员差("卿大夫"能领朝廷俸米) 2. 用"苜蓿堆盘"的典故(唐代教官清贫只能吃苜蓿)开玩笑说现在不会那么寒酸 3. "斋帐染芙蕖"则描写他教书的环境清雅,像荷花般高洁

最后两句特别有趣:把马训导比作东汉大儒马融(暗示两人同姓),说他有马融的学问风范,但不需要像马融那样靠歌姬助兴(古代贵族教学时的排场)。既夸他有真才实学,又暗赞他作风朴实。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送别写得生动活泼,用历史典故开玩笑,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又透露出对清廉治学态度的欣赏,展现了宋代文人既重学问又接地气的独特气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