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受三首 其二

贵贱虽异等,名位本虚器。
优伶蒙绣裳,乃与公侯类。
内蕴苟不充,浮华焉足恃?
昔圣廑此念,良用笃厥志。
吾侪等斲输,聊欲鸣一艺。
疾徐难共喻,甘苦常独嗜。
群歆久弗惊,众耻勉无弃。
薄长时自负,朗然增气势。
持此较世荣,何由失吾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名利的看法,以及如何在浮躁社会中保持自我。核心思想可以分成几层来理解:

1. 名利的本质:开头就说贵贱等级、官位头衔都是虚的,就像戏子穿上华服也能假扮王侯——暗指社会上很多人靠包装装腔作势,内在其实空空如也。

2. 内在比外表重要:诗人强调如果肚子里没真才实学("内蕴不充"),光靠表面风光是撑不住的。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专注修炼真本事。

3. 手艺人的骄傲:诗人自比木匠("斲输"),说我们这类人靠手艺吃饭。虽然创作节奏("疾徐")别人不理解,作品好坏("甘苦")常只有自己懂,但依然坚持。

4. 对抗世俗的眼光:别人追捧流行事物时他不跟风,别人觉得丢脸的事(比如认真钻研技艺)他反而坚持。这种小众的坚持反而让他更有底气。

5. 最后的胜利:结尾自信地说——拿我的真本事和世俗的虚荣比,我怎么可能输?表达了一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洒脱。

全诗的魅力在于戳破了社会虚荣的泡沫,歌颂了踏实钻研的"手艺人精神"。就像今天有人拒绝盲目追求网红流量,坚持做冷门但有意义的事,这种"甘苦独嗜"的执着特别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