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农过垄上
赤日正晖赫,朝露暄以乾。念我田中人,骈胝多辛艰。
披衣过垄上,不惮触热难。腥风荡炎氛,草木俱焦颜。
呼儿倾筐筥,有酒兼有餐。田父知我意,感谢多欣欢。
我今乃田畯,自笑更自叹。无田均怜翁,力薄非汝悭。
伫立独移时,呼儿与俱还。岂曰此为勤,吾意差少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或地主)在炎炎夏日去田间慰问农民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阶层间的微妙关系。
开头四句用"烈日当空""露水蒸发"的炎热景象,引出对农民辛苦劳作的牵挂。官员不顾酷暑亲自下田,表现出难得的体恤之心。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田间环境:热风裹着泥土味,草木都被晒蔫了。官员带着酒食来慰问,老农感激的笑容里透着朴实。这里"腥风"不是臭味,而是指带着泥土气息的田间热风。
最有趣的是官员的心理活动。他自称"田畯"(农官),却陷入矛盾:既为自己能体恤农民而欣慰,又清楚知道无法真正改变贫富差距。最后带着孩子默默离开时,那句"岂曰此为勤"(别说这是勤政)道出了他的无奈——这种慰问只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心理,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面对民生疾苦时的复杂心态:有关怀,有愧疚,也有无力感。这种跨越阶层的共情,在今天看来依然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