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四首 其四

余生百代下,骋志百代前。
驰晖虽暂留,嘉木难长妍。
壮夫悔雕篆,毅士奋莫年。
自知非松乔,且得一日延。
尼衰怀梦周,聃老始出关。
百里半九十,傥励金石坚。
朝闻不虑夕,夕惕仍思愆。
箴警毋弃耄,篑土冀成山。
宝非秘密藏,虚无求真诠。
几先见天则,庶以明自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理想、自我警醒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生命短暂与志向远大:开头四句说"我生在百代之后,却向往百代之前的辉煌"。诗人感叹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驰晖暂留"),再美的树木也会凋零,暗示人生短暂。这里用"嘉木难长妍"比喻青春易逝。

2. 不同的人生选择:中间提到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壮年后悔虚度光阴("壮夫悔雕篆"指后悔只追求文字功夫),一种是年老仍奋发("毅士奋莫年")。诗人自谦不是神仙("松乔"指长寿的神仙),但求每天都有进步。

3. 历史人物的榜样:用孔子("尼衰")年老仍心怀理想、老子("聃老")晚年才出关传道的典故,说明大器晚成的道理。"百里半九十"化用成语,强调坚持到最后的重要性。

4. 自我修养的态度:最后八句是核心教诲。主张"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知精神,早晚都要反省过错。用"篑土成山"(一筐筐土堆成山)比喻积累的重要性,认为真理不在神秘之处("宝非秘密藏"),而在于发现自然规律("天则")。

全诗精髓在于:承认生命有限,但不因此放弃追求;提倡终身学习,注重日常积累;强调真理就在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中,不需要故弄玄虚。诗人用树木、土山等日常比喻,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说得亲切易懂,鼓励人们在平凡中坚持理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