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瓦祠

寒云飘烈风,盘石压其上。
后踵倚绝壁,前趾踏惊浪。
老松奋壑底,长鬣仡相向。
结构托翠微,丹青昔何壮。
元武盛严卫,髣髴动幽怆。
好从神霄淫,迹自宗藩创。
神理有诞欺,人事阅兴丧。
衡岳百里外,隐然出南望。
吾闻董鍊师,玉颜故无恙。
解带逝从玆,将入青霞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古老祠堂——铁瓦祠,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前八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展现祠堂的险峻环境:寒风呼啸的云层下,巨大的磐石压在祠堂上方。祠堂后墙紧贴悬崖,前檐仿佛悬在汹涌的浪涛之上。山谷里的老松树扬起针叶,像竖起的鬃毛般与祠堂对峙。这些描写既突出了建筑的险要位置,又赋予自然景物猛兽般的野性力量。

中间六句转入历史追忆:这座依托青翠山色而建的祠堂,当年彩绘多么辉煌。玄武(北方神兽)威严守卫的场面,至今仍能让人感受到肃穆悲凉的气氛。祠堂由皇族宗亲修建,曾是求仙问道的场所。这里暗示再辉煌的功业也难逃衰败的命运。

最后六句抒发人生感悟:站在百里外的衡山南望,祠堂隐约可见。诗人想起传说中容颜不老的董姓道士,决定放下世俗束缚,追随仙踪隐入云霞深处。这部分将眼前的实景与道教传说结合,表达了看破红尘、追求精神超脱的意愿。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自然景观的雄奇与历史沧桑感完美融合,祠堂既是真实存在的建筑,又成为承载兴亡之叹的象征。诗人最终选择远离尘世纷扰,这种选择既是对现实的失望,也是对永恒精神境界的追求。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