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梅

柳未摇金草未芽,寻幽逸兴属诗家。
不辞山下五六里,为爱枝头三四花。
喷月清香犹吝惜,印溪疏影恣横斜。
固应羞涩怯寒峭,结子成阴已有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诗人寻访梅花的雅趣,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前两句写初春景象:柳条还没泛黄,小草也没发芽,但诗人已经按捺不住寻梅的兴致。这里用"未摇金""未芽"的细腻观察,反衬出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寻梅过程:诗人不嫌路远走五六里,就为欣赏枝头零星开放的几朵梅花。月光下梅花香气若有若无,溪边梅枝的影子随意斜映在地面。这里"喷月""印溪"的描写特别传神,把月光、溪水和梅影交织成动态画面,用"吝惜"形容花香若隐若现,"恣横斜"表现梅枝自然舒展的姿态。

最后两句别有深意:诗人理解梅花看似"羞涩"不敢多开,是因为畏惧春寒。但更妙的是指出:现在花开得少,反而能延长花期,如果现在开得太盛,很快就要凋谢结果了。这种对"少即是多"的感悟,把赏梅提升到了人生智慧的层面。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从寻常的寻梅小事中,既捕捉到早春的特有景致,又引申出对生命节奏的思考,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智慧。

吴可

建康人,字思道。原名默。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尝以诗谒苏轼、刘安世,得二人称勉。为蔡绦所用,又出入梁师成之门。累官至团练使。宣和末避战乱辞官,责授武节大夫致仕。有诗名,兼长于词。主张学诗当以杜甫为体,以苏轼、黄庭坚为用。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