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章 其二

酒星谪天上,长啸黄鹤楼。
洞庭晃金彩,上接江水流。
颓波警蛟龙,日沈黫气浮。
哀乐冥鸿逝,元鬓倏已秋。
文章高华岳,辱之还覆瓯。
紫阊有仙侣,吾愿从之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天才文人被贬凡间后的复杂心境,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人生感慨。

开篇"酒星谪天上"用神话般的笔法,把自己比作被贬下凡的酒星(掌管美酒的神仙),在黄鹤楼上长啸抒怀。黄鹤楼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暗示自己虽被贬但仍保持高洁品格。

中间写景壮阔:洞庭湖金光闪烁,与长江水天相接;夕阳西沉时,昏暗的雾气中蛟龙出没。这些景象既展现自然之美,也暗喻社会现实的险恶。

"哀乐冥鸿逝"道出人生无常的感悟:喜怒哀乐都如大雁飞过不留痕迹,转眼黑发已成白发。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暗含对功名利禄的看淡。

最后以自嘲与超脱作结:虽然文章写得比华山还高,却只能被用来盖酱缸("覆瓯")。但诗人并不消沉,转而向往与仙界友人同游,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天才落难仍保持骄傲"的气质,用瑰丽的想象化解现实失意,既有李白式的豪放,又带着看透世事的通达。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