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辘行

晓出彰山北,北风何凄凉。晚入沙辘社,社番何踉跄。

十年大甲西,作歹自惊惶。牛骂及大肚,挺而走高冈。

蠢尔无知番,奋臂似螳螂。王师一云集,取之如探囊。

忆此沙辘社,先年未受创。王丞为司马,抚绥得其方。

孙公为副臬,恤赏不计量。为言北路番,无如沙辘强。

马牛遍原野,黍稷盈仓箱。麻踏如飞健,牵手逞艳妆。

倘为千夫长,驭之楫疆场。张弓还挟矢,亦可壮金汤。

奈何逢数奇,职守失其纲。劳役无休息,铢求不可当。

穷番计无出,刳肉以医疮。支应力不给,势促乃跳梁。

一朝分箭起,焚杀自猖狂。蛮声振半线,羽镞若飞蝗。

调兵更遣将,荡平落大荒。危哉沙辘社,几希就灭亡。

皇恩许迁善,生者还其乡。番妇半寡居,番童少雁行。

嗟乎沙辘番,盛衰物之常。祗今防厅廨,荒烟蔓道旁。

造物宁恶满,人事实不臧。履霜坚冰至,易戒恶可忘。

夜深风飒飒,独坐思茫茫。司牧人难得,惘然太息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沙辘社的历史变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叙述沙辘社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歌背景:
沙辘社位于彰山北边,原本是一个繁荣的地方。然而,当地居民“蠢尔无知”,不守规矩,常常作恶,让王师对此感到惊慌。王师们采取行动,迅速制服了这些作恶的人。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王丞和孙公,他们治理有方,安抚百姓,使得沙辘社曾一度繁荣,牛马遍野,粮食满仓。

转折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由于一些原因,王师们失职,导致劳役不断,百姓生活艰难。人们为了生存,只能用极端的方式自救,如“刳肉以医疮”,即通过一些残酷的方法来缓解生活压力。但这种行为反而加剧了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出现了“分箭起”和“焚杀”的悲剧。

朝廷的干预:
面对这种情况,朝廷采取了行动,命令士兵调来平定沙辘社。经过一番努力,沙辘社终于得到了平息,人们得以迁回自己的家乡。但此时的沙辘社已经荒废,留下了一片荒凉。

反思与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沙辘社从繁荣到荒废的过程,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思考。他认为,社会的繁荣需要良好的治理,而一旦管理失当,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诗歌的最后一部分:
诗人夜深思念,感慨“司牧人难得”,即优秀的管理者难以找到,而今天防厅的瓦砾荒烟,更是让人感叹人世无常。诗人用“履霜坚冰至,易戒恶可忘”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历史教训的铭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个具体的地域故事,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良好治理和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