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释奠会诗

儒惟性府,道实人灵。
乃宣地义,载景天经。
合宫传蔼,衢室流馨。
人区允睦,王路惟宁。(一章)
舄弈代终,氛氲革禅。
我后天临,庶氓利见。
焕哉隆平,穆矣于变。
德漏八埏,声锵九县。(二章)
春方贰极,含神测几。
敬恭驰道,祗承兽闱。
列辟载粲,群司有晖。
庵蔼槐路,逶迤衮衣。(三章)
教思无方,循训有则。
告奠先师,式祀盛德。
其礼载闲,其仪不忒。
幽显聿宣,人祗允塞。(四章)
冬物澄华,寒晖皓絜。
云浮钟虡,风生舞缀。
尽性餐和,含灵饮悦。
仰沐弘餐(○文馆词林作赊。),俯惭磬劣(○文馆词林百六十。)。(五章)

现代解析

这首《侍释奠会诗》是一首赞美儒家文化和祭祀仪式的宫廷诗,用典雅的语言描绘了庄重的礼仪场景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章:儒家思想的崇高地位 开篇直接点明儒家思想是"人性的根本",像阳光一样照亮人间。诗中用"合宫""衢室"(象征天子与百姓沟通的场所)的香气,比喻儒家教化让社会和睦、天下太平。

第二章:王朝更替与治世气象 描写新王朝取代旧朝("代终""革禅"),君主以德治国,使百姓安居乐业。"德漏八埏"(德行传播八方)、"声锵九县"(美名传遍九州)等句,展现太平盛世的恢弘气象。

第三章:庄严的祭祀准备 通过"春方贰极"(春天举行祭祀)、"敬恭驰道"(恭敬地准备道路)等细节,描写人们为祭孔大典忙碌的场景。官员们衣冠整齐("逶迤衮衣"),在槐荫大道上庄重行进。

第四章:祭祀仪式的神圣 强调教育需要遵循传统("循训有则"),祭祀先师孔子是表达对美德的尊崇。诗中用"其仪不忒"(礼仪毫无差错)突出仪式的严谨,认为这样的仪式能沟通天地人神。

第五章:冬日祭祀的纯净之美 最后描写冬季祭祀的场景:澄澈的天空("寒晖皓絜")、飘动的钟架流苏("云浮钟虡")、随风起舞的乐舞行列("风生舞缀")。参与者沉浸在祥和氛围中,表达对先师的感恩与自谦。

诗歌的核心魅力: 1. 仪式感与画面美:通过钟鼓、衣冠、舞乐等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场庄严盛大的古代祭祀典礼。 2. 思想的温度:把抽象的儒家教化比喻成"流馨"(飘散的香气)、"八埏"(大地的养分),让道德观念变得可感可触。 3. 对和谐的追求:反复强调"允睦""隆平"(和睦太平),体现古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首诗虽然语言古典,但核心表达的是对教育、传统和德治的尊重,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