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座宏伟的寺庙为背景,探讨了人们对佛教真理的不同态度。
前两句描写寺庙金碧辉煌、宛如仙境,僧人们一心传承佛法("法王孙"指佛门弟子)。这里用"显焕"形容寺庙的庄严,用"心心"强调僧人的虔诚专注。
后两句笔锋一转,指出世俗之人不理解"万法皆空"的佛教真谛,反而到处寻找所谓"长生不老"的偏门方法。"空空理"指佛教"一切皆空"的核心理念,"别有门"讽刺世人舍本逐末的行为。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佛门的庄严神圣,又批评了世俗的愚昧。诗人用通俗的比喻(如"长生门")让深奥的佛理变得易懂,最后两句的反问语气更增强了批判效果。这种对真理与迷信的思考,在今天依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刘涣
(998—1078)保州保塞人,字仲章。以父任为将作监主簿,监并州仓。仁宗天圣中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仁宗亲政,擢为右正言。仁宗谋废郭后,涣与范仲淹等伏阙争之,不果。坐事黜通判磁州、知辽州。奉使通河西唂氏,加直昭文馆,历知沧、保、登、邢诸州,累迁镇宁军节度观察留后。神宗熙宁中召还为工部尚书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