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湖

溔㵿鱼龙戏,僻侧凫雁宿。
并吞三万顷,宁不为小曲。
唯应鸱夷子,曾泊西山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壮阔景象和其中蕴含的历史韵味,语言生动,意境深远。

前两句"溔㵿鱼龙戏,僻侧凫雁宿"用动态的笔触勾勒出太湖的生机勃勃。"溔㵿"形容水面浩渺无边,鱼龙在水中嬉戏;"僻侧"则描写湖岸幽静处,野鸭大雁在此栖息。一动一静之间,展现了太湖的辽阔与生命力。

中间两句"并吞三万顷,宁不为小曲"运用夸张手法,说太湖"吞下"了三万顷水域(极言其大),却仍能容纳"小曲"(可能指小船或渔歌)。这种大小对比,既突出了太湖的浩瀚,又赋予它包容万物的气度。

最后两句"唯应鸱夷子,曾泊西山麓"引入历史典故。"鸱夷子"指春秋时期的名臣范蠡,传说他功成身退后曾隐居太湖。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的身影,为壮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厚度,让太湖不仅是风景,更成为承载智者故事的所在。

全诗通过鱼龙嬉戏、水鸟栖息、历史传说等意象,将太湖的壮美、灵动与沧桑融为一体。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使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太湖的万千气象。特别是最后的历史典故,如同画龙点睛,让自然景观突然有了时间的纵深感,引发人们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