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送顾尼备南归为太夫人寿
梅子生仁,柳绵著水,翠阴淰淰遮墙。新裁綵袖,爱趁日初长。
立马都亭送客,鞭丝飐、帽影低飏。凝情处,暮云堆碧,妒尔作轻装。
霞觞。归捧候,黛添艾叶,红入榴房。有江鲈篱笋,足膳高堂。
路次毗陵水驿,应相见、阳羡山光。凭君说,倚阑游子,脉脉只思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回家为母亲祝寿的温馨画面,充满了对亲情和家乡的眷恋。
上片(前半部分)写送别场景: 开头用"梅子结籽、柳絮飘水边"点明初夏时节,绿荫遮蔽墙头的景象。友人穿着新做的彩袖衣服,趁着天长日暖的好时光启程。送行时,马鞭轻扬、帽影晃动,暮云堆积的碧空仿佛也在羡慕友人轻装上路的样子——这些细节生动勾勒出送别时的不舍与祝福。
下片(后半部分)想象友人归家情景: 想象友人到家后为母亲祝寿的场景:酒杯映着霞光,母亲画上艾叶眉妆,石榴花红艳艳的。用江里的鲈鱼、竹笋等家乡美味奉养母亲。途经毗陵(今常州)水驿时,还能看见阳羡(宜兴)的秀丽山色。最后请友人代话:那个倚着栏杆的游子(指作者自己),正在默默思念家乡呢。
全词妙在: 1. 用"梅子柳絮"等应季景物营造氛围 2. "鞭丝帽影"等动态描写让送别画面活灵活现 3. 通过想象归家场景,既表达祝福又寄托自己的乡愁 4. 最后"代话思乡"的写法,把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升华成普世的思乡情怀
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后两句,明明在送别人,却突然说自己想家,这种情感的突然转折特别能引起共鸣,让整首词在温馨中透着一丝淡淡的惆怅。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