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结束时的闲散景象,充满淡淡的愁绪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切换:诗人脱下春游的草鞋("芝鞋布蚁"),看蝴蝶蜜蜂也懒洋洋的(暗示春意将尽)。池塘边风吹起花瓣堆成簇,郊外踢球的场地也散场了——这些都在说热闹的春天正在退场。
五六句突然深沉:用"胶粘日月"比喻想留住时光却无能为力,对着凋谢的荼蘼花(春天最后开的花)喝酒,越喝越感到时间紧迫的忧愁。最后两句笔锋转到西湖苏小小墓旁,抬头只见暮色中的红楼被云雾遮掩,仿佛在说美好的事物总是遥不可及。
全诗妙在把"时间流逝"这个抽象概念,变成看得见的场景:散场的球场、凋谢的荼蘼、暮色中的楼阁,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那种"抓不住春天"的惆怅。就像我们看着手机里去年春游照片时的微妙心情,既怀念当时的快乐,又清楚知道那样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