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敬天图
自幸躬逢时盛治,人欣官备掌丝纶。
频年馆阁更新进,屡世阶墀作近臣。
忆昔中兴开六位,旋禅历数转双轮。
祯符龙马南江出,宾录台垣北极陈。
端拱时堂时御世,溯源清庙允尊亲。
无为效舜惟恭已,受摄如尧只布仁。
四海群生回泰运,万几一日起黎民。
曾闻洪范平康福,尤守丹书敬胜身。
昨见江湖虽饮马,将来京洛靖烽尘。
吾儒所学惟诚正,稽古钦哉有诫询。
四国八风生万象,九重一语定三辰。
遥祈天鉴纳遗老,抃舞温和浑是春。
频年馆阁更新进,屡世阶墀作近臣。
忆昔中兴开六位,旋禅历数转双轮。
祯符龙马南江出,宾录台垣北极陈。
端拱时堂时御世,溯源清庙允尊亲。
无为效舜惟恭已,受摄如尧只布仁。
四海群生回泰运,万几一日起黎民。
曾闻洪范平康福,尤守丹书敬胜身。
昨见江湖虽饮马,将来京洛靖烽尘。
吾儒所学惟诚正,稽古钦哉有诫询。
四国八风生万象,九重一语定三辰。
遥祈天鉴纳遗老,抃舞温和浑是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明君贤臣治国的赞美和期待。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盛世赞歌
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庆幸自己生活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人欣官备掌丝纶"是说官员们勤勉尽责,"频年馆阁更新进"体现人才不断涌现的盛况,像"屡世阶墀作近臣"这样的句子,展现了朝廷上下和谐有序的画面。
2. 历史回溯
诗中提到"忆昔中兴开六位",可能是借古喻今,用历史上中兴盛世的典故来赞美当下。特别提到"祯符龙马""宾录台垣"这些祥瑞之兆,暗示当前统治顺应天意。
3. 治国理念
"无为效舜""受摄如尧"等句,用尧舜的典故强调无为而治、仁政爱民的治国方略。"四海群生回泰运"直接描绘了天下太平的景象,"万几一日起黎民"则体现君主勤政为民。
4. 现实关切
在赞美之余,诗人也透露出一丝隐忧:"昨见江湖虽饮马"可能指边境战事,但随即用"将来京洛靖烽尘"表达对和平的信心,展现积极乐观的态度。
5. 儒家理想
结尾部分"吾儒所学惟诚正"点明全诗思想核心,强调儒家"诚正"之道。"九重一语定三辰"凸显君主决策的重要性,最后以"抃舞温和浑是春"作结,用春日般温暖的意象收束全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大量祥瑞意象(龙马、祯符)和历史典故(尧舜)营造盛世氛围
- 既有宏大叙事("四海群生""万几一日"),又有个人感悟("自幸躬逢""遥祈天鉴")
- 语言庄重典雅但不过分艰涩,对仗工整(如"频年馆阁更新进,屡世阶墀作近臣")
- 在歌颂中暗含劝谏之意,体现古代文人"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本质上,这是一首典型的庙堂诗歌,既是对治世的赞美,也寄托着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期待,展现了古代士大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程叔达
(1120—1197)宋徽州黟县人,字元诚。程迈从孙。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典湖学,教授兴国军。以论时弊擢监察御史,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平生嗜学,至老手不释卷。卒谥壮节。有《玉堂制草》、《玉堂备草》、《承华故实诗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