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叔知司

峨峨紫芝山,汤汤柳江水。
嶷嶷陈知司,长材抱奇伟。
华裾粲云霞,芳佩袭兰芷。
种薇山之椒,栽莲水之涘。
莲香秋益清,薇花晚逾紫。
草檄疾何痊,出奇敌自靡。
艰难政需贤,通济况如子。
行当振家声,庶以光世美。
高步登云霄,奋身脱泥滓。
勿著从仕衫,愿听尚书履。

现代解析

这首《上美叔知司》是一首赞美官员陈知司的诗歌,用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人物的才华与品格。

第一部分:山水起兴(前四句)
开头用紫芝山的高耸和柳江水的浩荡来比喻陈知司的品格——如山般稳重,如水般胸怀宽广。"嶷嶷"形容他气度不凡,"长材抱奇伟"直接点明他拥有非凡的才能。

第二部分:以花喻人(中间六句)
诗人用"种薇山椒""栽莲水涘"的意象,将陈知司比作高洁的薇草和莲花。特别提到"莲香秋更清,薇花晚愈紫",暗示他越是经历岁月磨砺,品格越是出众。后两句用军事才能作比(草拟文书能治病般解决问题,出奇策让敌人溃败),展现他文武双全的特质。

第三部分:殷切期许(后八句)
诗人认为艰难时局正需要这样的贤才,称赞他"通济"(通达事理)的才能。用"振家声""光世美"表达对他光耀门楣的期待,更希望他能"高步登云霄"实现抱负。最后两句尤为生动:劝他不要总穿普通官服(从仕衫),而该换上尚书级别的官靴(尚书履),这是对他仕途更进一步的祝福。

诗歌亮点
1. 比喻巧妙:用山水花草等自然意象比喻人品,避免直白说教
2. 层次分明: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才能,再到未来期许,层层递进
3. 用典自然:"尚书履"化用汉代尚书郎入宫需换鞋的典故,暗示高升

全诗通过具象化的赞美,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前途无量的官员形象,既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对理想官员的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