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境图咏 其四 鹊华秋色堂

济南山水佳,城郭烟岚环。
鹊华好秋色,鸥波貌双鬟。
我官日两衙,尽在紫翠间。
故人额我堂(朱竹垞),见者为怡颜。
拟携红藤杖,刻意穷跻攀。
无何置之去,欲赋诗思艰。
冷云与残照,幽梦恒相关。
高吟沟笥箧,千年妒遗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济南秋天山水相映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眷恋与遗憾。

开头四句写济南山水如画,城郭被云雾环绕,鹊山和华山的秋色格外迷人,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映照着美人的发髻(“双鬟”是古代女子发式,这里比喻山水秀美)。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虽在官府任职,每天忙于公务,但眼前尽是青山绿水的景色。他的朋友(朱竹垞)为他的书斋题名“鹊华秋色堂”,见到的人都觉得这名字很贴切,让人心情愉悦。诗人甚至想带着红藤杖去登山赏景,好好探索一番。

然而,后四句笔锋一转,写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想写诗表达心情,却觉得难以落笔。他只能在梦中回味那些冷云残照的幽静景色,把未完成的诗稿收进书箱,感叹自己比不上金代大诗人元好问(“遗山”是他的号),无法用诗句完全留住这美景。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对济南山水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务缠身、无法尽情亲近自然的遗憾,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谦逊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