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白百雁图(为宣城黄宜之题。)
老愚离群影久孤,客来笑示《百雁图》。
揩眵试数失两个,莫喻画意翻令呼。
得非长门报秋使,或是大窖传书奴。
不然一举千里高鸿俱,其馀淟汨碌琐徒,且唼且息翔且呼。
营营郑圃田之稷,睢睢齐海隅之菰。
遑知尔更衔尔芦,瓠肥卒至充人厨。
小而曰鶀亦就笯,迩闻泽梁弛禁官罢虞。
麋鹿鱼鳖同少苏,羽仪好在春云衢。
揩眵试数失两个,莫喻画意翻令呼。
得非长门报秋使,或是大窖传书奴。
不然一举千里高鸿俱,其馀淟汨碌琐徒,且唼且息翔且呼。
营营郑圃田之稷,睢睢齐海隅之菰。
遑知尔更衔尔芦,瓠肥卒至充人厨。
小而曰鶀亦就笯,迩闻泽梁弛禁官罢虞。
麋鹿鱼鳖同少苏,羽仪好在春云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老人看到《百雁图》后的感慨,通过大雁的群像隐喻人世百态。全诗可分三个层次理解:
1. 画作引发的困惑(前四句) 老人独自生活已久,客人带来《百雁图》给他看。他擦亮昏花的老眼数雁,发现画中少了两个,却猜不透画家的深意。这里用"失两个"的细节,暗示画作暗藏玄机。
2. 雁群的三种命运猜想(中间八句) 诗人猜测缺失的两只雁可能:①像苏武一样成为传递消息的信使;②已振翅高飞成为鸿鹄;而剩下的都是庸碌之辈——有的忙着在田间偷吃庄稼,有的在海边啄食茭白,完全不知嘴里衔的芦苇(象征清高)最终会让自己变成盘中餐。这里用"瓠肥充厨"讽刺伪清高者。
3. 现实讽喻(最后四句) 笔锋转向现实:小雁被关进笼子,听说官府放宽了捕猎禁令,动物们刚喘口气,但那些仪表堂堂的鸿雁(喻权贵)早已翱翔云端。通过对比揭露社会不公——底层挣扎求生,权贵永远逍遥。
全诗妙在: - 用"数雁"游戏引出严肃社会议题 - 雁群比喻生动:信使、鸿鹄、偷食者、囚鸟各有所指 - 结尾"春云衢"与开头"老愚孤"形成强烈反差,突出阶级差异 - "瓠肥充厨"等意象既幽默又深刻,讽刺装清高终将现形
本质上是通过赏画展开的社会寓言,提醒人们:在群体中既要警惕沦为庸碌之徒,也要看清某些"高飞者"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