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严紫卿廉访
天生豪俊不虚出,建树须俟需才日。
大器从来都晚成,慷慨从君马援匹。
忆从大帅赴甘凉,剿抚回酋勋绩彰。
旋统偏师徇青海,剪除余孽靖回疆。
捷书屡奏天颜喜,大吏交章荐国士。
谓堪方面任封疆,展舒蕴蓄从此始。
凯歌奏罢屯长安,沟洫疏通黎庶欢。
劝课农桑赡国用,广开水利富秦韩。
卓著勤劳应懋赏,会看陛见蒙褒奖。
特简重任列三秦,省释无辜作忠谠。
才调如君洵可人,愿君努力报君亲。
姓名早上紫光阁,永作天家柱石臣。
大器从来都晚成,慷慨从君马援匹。
忆从大帅赴甘凉,剿抚回酋勋绩彰。
旋统偏师徇青海,剪除余孽靖回疆。
捷书屡奏天颜喜,大吏交章荐国士。
谓堪方面任封疆,展舒蕴蓄从此始。
凯歌奏罢屯长安,沟洫疏通黎庶欢。
劝课农桑赡国用,广开水利富秦韩。
卓著勤劳应懋赏,会看陛见蒙褒奖。
特简重任列三秦,省释无辜作忠谠。
才调如君洵可人,愿君努力报君亲。
姓名早上紫光阁,永作天家柱石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严紫卿的官员的贺诗,赞美他的才能和功绩。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展现了严紫卿的成长历程和政绩。
开头四句说"英雄不是凭空出现的,需要等待施展才华的时机。真正的人才往往大器晚成,你和古代名将马援一样有豪情壮志"。这里用马援作比,既夸他有能力,又夸他有抱负。
中间部分详细记录他的功绩:先是跟着大帅去甘肃打仗,成功平定叛乱;后来又带兵去青海,彻底扫清残余势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和大臣们都欣赏他,认为他能担当治理一方的重任。
接着写他在长安(陕西)的政绩:兴修水利让百姓高兴,鼓励农桑充实国库,把陕西、韩国(指陕西某地)都治理得很富裕。这些具体事例让人感受到他是个实干型的好官。
最后八句是祝福和期许:说皇帝一定会重用他,希望他继续努力报效国家,名字早日载入功臣名册(紫光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臣。全诗充满对这位官员的欣赏和期待,就像长辈看着有出息的晚辈那种欣慰的心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具体事例代替空泛夸奖,像"修水利""劝农桑"这些细节,比单纯说"清正廉明"更有说服力。语言虽然朴素,但通过历史典故(马援)和现实功绩的结合,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能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