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鹤楼
跨蹬起岑楼。
既言费文伟曾来,旋谓吕绍先到此。
楚书失考,竟莫喻昉自何朝?
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祢衡作赋、崔颢题诗,千秋宛在。
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岳长,北通申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蘧庐?
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鸟铁马,涌蒲帆桂楫,玩一回雪浪霜涛。
出数十百丈之巅,高凌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
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
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画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蟠峰撑杰阁。
都说辛氏垆托始,那知鲍明远弗传。
晋史阙疑,究未闻建从谁手?
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鬻熊遗泽,万古常昭。
其余创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均归于苍烟夕照。
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
偕亿兆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
欃枪净扫。
睹丰功骏烈,贺而今曲奏承平。
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阴,亭阑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既言费文伟曾来,旋谓吕绍先到此。
楚书失考,竟莫喻昉自何朝?
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祢衡作赋、崔颢题诗,千秋宛在。
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岳长,北通申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蘧庐?
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鸟铁马,涌蒲帆桂楫,玩一回雪浪霜涛。
出数十百丈之巅,高凌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
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
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画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蟠峰撑杰阁。
都说辛氏垆托始,那知鲍明远弗传。
晋史阙疑,究未闻建从谁手?
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鬻熊遗泽,万古常昭。
其余创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均归于苍烟夕照。
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
偕亿兆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
欃枪净扫。
睹丰功骏烈,贺而今曲奏承平。
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阴,亭阑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现代解析
这首《题黄鹤楼》就像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用现代语言来解读,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欣赏:
一、地理与建筑的壮美
开篇用"跨蹬起岑楼"带我们登上高楼,像无人机航拍一样展开视野:东到安徽河南,西接荆州襄阳,南靠岳阳长沙,北达申息古地。尤其"悬屋角檐牙"这句,把黄鹤楼的飞檐比作悬空的鸟嘴,铜铃在风中像战马嘶鸣,江中白帆与浪花则化作"雪浪霜涛"的动感画面。
二、历史名人的接力赛
诗人用"神仙浑是幻"打破传说滤镜,把黄鹤楼变成名人打卡地:
- 三国费祎(文伟)在此乘鹤的传说
- 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的经典
- 祢衡在这里写过《鹦鹉赋》
- 屈原的离骚精神与楚国的鬻熊文化
这些人物不是枯燥的历史符号,而是"千秋宛在"的鲜活存在,就像不同朝代的游客在同一个景点留墨宝。
三、战火与和平的变奏曲
下半段笔锋转向历史沧桑:"成灭黄弦"等典故暗喻王朝更替如走马灯,但最终都化作"苍烟夕照"。直到"欃枪净扫"(战乱平息),百姓才迎来"尧天舜日"的太平生活。最后用柳荫、枣实、梅花等日常景物收尾,把厚重的历史拉回烟火人间。
全诗最妙的是"过客蘧庐"这个比喻——把宇宙比作旅舍,所有人都是暂住客。既写黄鹤楼见证无数过客,也暗含人生短暂的哲学。这种宏大与细微的切换,就像用广角镜头拍完山河后,突然聚焦到屋檐的一滴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