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子元崇哲言别

清响疏疏滴檐雨,忽忆美人隔江渚。
临风送躯不可越,欲往视之梦劳苦。
春灯泛酒登君堂,良辰为欢乐未央。
论交一语赠心意,此情相忆云天长。
今我离忧减怀抱,坐对停云怨芳草。
横襟太息霜中思,朔风吹人别离道。
门前十丈京华尘,骊驹一系怀苦辛。
无可相欢独成笑,悠悠行路依何人。
市井纷纷盛豪者,门第人才尽相下。
此曹妄大恃藏金,笑向长安索车马。
奏书射策寻常事,请献春卿何位置。
自复高歌望古人,应少素心诵言誓。
平生芬恻托心知,珍重河梁宜有词。
寄语从今望明月,关河千里有相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好友陈子元分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八句):诗人通过雨夜独坐的场景,自然联想到远隔江水的好友。他想念对方却无法相见,只能在梦中苦苦追寻。回忆起曾经在春天提着灯、带着酒去好友家欢聚的时光,两人把酒言欢、畅谈理想,那份情谊像天空一样高远长久。这里用"疏疏滴檐雨"的寂寞感,反衬出友情的温暖珍贵。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情绪转向沉重。诗人说自己现在满怀离愁,看着天上的云、地上的草都在叹息。在寒冷的北风中踏上离别之路,京城里尘土飞扬,更添辛酸。他讽刺当时社会风气:有钱人趾高气扬("恃藏金"),读书人忙着跑官要官("射策"指科举考试),真正像古人那样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的人太少了。这部分用"骊驹"(离别之马)、"长安"(代指京城)等意象,展现了一个虚伪势利的世界。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诗人回归真挚的情感。他说自己一生最看重知心朋友,在分别的渡口("河梁"是送别之地)写下这些诗句。最后两句特别动人:让我们今后望着同一个月亮,就算相隔千里,这份思念也会永远相连。这里用"明月""千里"的经典意象,把友情升华到超越空间的距离。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景物(雨、云、草)表达深沉情感,在吐槽社会现实的同时坚守真挚友谊。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结尾——虽然世界很复杂,但真正的朋友就像明月,永远彼此照亮。这种既现实又浪漫的情怀,让今天的读者也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