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兰先生以南翔罗汉菜见饷其太夫人手腌也相传菜种为达摩祖师所遗止附南翔寺十里有是菜袓师来时有鹤南飞故以名寺云

震旦花开第一祖,飞锡曾过南翔地。
当年有鹤向南飞,至今犹认南翔寺。
了知携来无一法,但挈霜蔬饱禅味。
有情下种自然成,十里森森郁葱翠。
世人知味不知名,有口但宣罗汉字。
梦兰先生今白头,腹笥便便教童稚。
有母有母慰行役,撷菜手腌亲付畀。
分甘布慈乃及我,谓我依然酸馅气。
开瓶入齿冰雪鲜,一笑西来得真意。
何殊拾得与寒岩,残菜竹筒劳饷馈。
北来我亦致盐齑,临别辛勤吾母制。
打包千里负晨昏,寸葱每饭空凝泪。
安得此身便南翔,荐食高堂亲奉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亲情、乡愁和禅意的温暖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奇的罗汉菜传说 诗人收到朋友张梦兰送的"南翔罗汉菜",这种菜据说是达摩祖师(禅宗创始人)留下的种子长成的。诗中用"霜蔬饱禅味"形容这菜带着修行人的清苦味道,十里外都能闻到菜香。但普通人只知道好吃,却不懂它背后的文化意义。

2. 母爱的味道 重点描写张梦兰年迈的母亲亲手腌制这些蔬菜,让儿子带给朋友分享。诗人收到时特别感动,因为菜里能尝出"冰雪鲜"的清爽,更尝到了母亲对孩子远行的牵挂。这里用"分甘布慈"(分享甜蜜传递慈爱)特别温馨。

3. 游子的乡愁 最后八句诗人突然联想到自己:他北上时也带着母亲做的咸菜,每次吃饭看到葱花都会想家流泪。他多希望自己能像南翔寺的鹤一样飞回家乡,亲自侍奉母亲吃饭。这里"打包千里负晨昏"形象表现了游子背着行囊、日夜兼程的辛酸。

全诗妙在把三个看似不相关的内容——达摩传说、朋友赠菜、自己思乡——用"母亲做的菜"这个线索串起来。通过一坛腌菜,既写了佛教文化传承,又表现了天下母亲相同的爱,最后落点到所有离家之人共同的柔软心事。读起来既有文化底蕴,又特别接地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