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滞雨

片帆载秋色,人意空阑珊。
河水清无极,照见芷与兰。
愁烟漠漠生,骤雨翻狂澜。
故林渺天际,秋思郁云端。
孤篷上下湿,陡觉生暮寒。
平生事田庐,戚戚忧旱暵。
但识耕田苦,安如行路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行舟的孤寂画面,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传递出人生路途的艰辛和无奈。

开篇"片帆载秋色"用帆船承载秋色这个意象,巧妙地将视觉感受转化为重量感,仿佛连秋日的萧瑟都压在小船上。"人意空阑珊"则直接点出旅人内心的落寞空虚。河水清澈见底,连水底的香草都清晰可见,这本是美景,却反衬出人心情的低落。

中间部分通过"愁烟漠漠"、"骤雨狂澜"的天气变化,暗示人生路上的突发困境。"故林渺天际"表现对家乡的思念,而"秋思郁云端"则把这种愁绪推向高空,形成强烈的空间感。孤舟在风雨中颠簸,突然感受到的暮色寒意,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心理状态的投射。

最后四句是诗眼所在。诗人由眼前行路之难,联想到平日耕田的辛苦。但经过这次旅途才发现,耕田之苦尚可忍受,行路之难更令人煎熬。这种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体验:我们常常抱怨眼前的生活,直到经历更大的困难,才明白原来的日子其实没那么糟。

全诗用风雨行舟比喻人生旅程,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悟完美融合,语言朴素却意蕴深厚,让读者在萧瑟秋景中感受到普遍的人生况味。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