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檄赴昭化比至蓬溪已日落矣以月色甚佳复行二十里始宿

行役敢辞劳,奔走自吾职。
一鞭落照中,山城到昏黑。
谓当息鞍马,明月有佳色。
流光万里同,淡致孤怀得。
去去踏素影,此意复何极。
吾自爱清晖,讵为严程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奉命赶路的故事,但重点不在任务本身,而是途中与月光相遇的奇妙体验。

开头四句像快进的电影镜头:主人公挥鞭赶路,从夕阳西下跑到小城天黑。明明可以休息了,却突然被月光吸引——这里诗人用了"佳色"来形容月光,就像夸一位美人。

中间四句最精彩:月光像铺开万里的丝绸,让孤独的旅人突然获得心灵共鸣。诗人用"踏素影"这个动作,把无形的月光写得能踩出脚印,仿佛月光是能互动的朋友。

最后两句点破玄机:赶夜路不是因为任务紧急,纯粹是被月光迷住了。这种"公费追月"的小心思特别真实,把公文差事写出了浪漫感。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把月光写得有温度、能互动;二是用赶路带出"工作与诗意"的矛盾;三是结尾的坦白,让严肃的公务有了人情味。就像现代人加班路上突然停下来拍月亮,那种瞬间的治愈感古今相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