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雨行
万井泉枯民徙市,谁碾火轮烧海底。
蛇翳堕瓮鞭弗灵,丰隆困卧屏翳死。
天驱鬼格啄黔氓,神龙蓄雨不敢行。
万树翠乾禾赤熛,田田兆坼龟纵横。
卜侯闵雨无处祷,下问三老及五更。
为言乌龙有圣水,绝顶一泓如鉴平。
寻常澍雨多芳沼,颇怪年来云气少。
有进掣电现光怪,或见盘空形攫矫。
猩鼯藜藿人不经,侯往原乞水一瓶。
得水入城甫三日,一夕载雨来江亭。
生来不识此山状,见说人行蹑云上。
殷雷下界婴儿声,培塿千峰那可望。
山高地迥生神灵,莫嫌潴水才盆盎。
鬃头一滴落人间,平地鲸鲵生巨浪。
世事春花与秋叶,野马红尘云起灭。
龙山万古龙常存,年年幻变生鳞鬣。
斂藏神用潜幽宫,畜眼草草那识龙。
贤侯异政今鲁恭,此心直与神龙通。
吁嗟疲民隔天日,那值岁祲十六七。
麦烂蚕死谷复饥,沟壑委填忧旦夕。
及今雨足稻粱红,预期一饱吹豳风。
龙不有功归我公,公不复有归太空。
谁解作颂美形容,发微抉眇声金舂。
老我击壤歌山中,瓣香敬为曾南丰。
蛇翳堕瓮鞭弗灵,丰隆困卧屏翳死。
天驱鬼格啄黔氓,神龙蓄雨不敢行。
万树翠乾禾赤熛,田田兆坼龟纵横。
卜侯闵雨无处祷,下问三老及五更。
为言乌龙有圣水,绝顶一泓如鉴平。
寻常澍雨多芳沼,颇怪年来云气少。
有进掣电现光怪,或见盘空形攫矫。
猩鼯藜藿人不经,侯往原乞水一瓶。
得水入城甫三日,一夕载雨来江亭。
生来不识此山状,见说人行蹑云上。
殷雷下界婴儿声,培塿千峰那可望。
山高地迥生神灵,莫嫌潴水才盆盎。
鬃头一滴落人间,平地鲸鲵生巨浪。
世事春花与秋叶,野马红尘云起灭。
龙山万古龙常存,年年幻变生鳞鬣。
斂藏神用潜幽宫,畜眼草草那识龙。
贤侯异政今鲁恭,此心直与神龙通。
吁嗟疲民隔天日,那值岁祲十六七。
麦烂蚕死谷复饥,沟壑委填忧旦夕。
及今雨足稻粱红,预期一饱吹豳风。
龙不有功归我公,公不复有归太空。
谁解作颂美形容,发微抉眇声金舂。
老我击壤歌山中,瓣香敬为曾南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奇迹,通过生动的神话意象和现实场景的交织,展现了人与自然、官员与百姓之间的深刻联系。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旱灾惨状(开头到"田田兆坼龟纵横")
用夸张手法描写大旱:井水干涸、市场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连神话中的雷神(丰隆)、雨神(屏翳)都无能为力,田地干裂如龟背,树木庄稼枯黄似火烧。这些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旱情的严峻。
2. 求雨奇迹("卜侯闵雨无处祷"到"平地鲸鲵生巨浪")
一位关心百姓的官员(卜侯)四处求雨,最终在乌龙山顶取得圣水。诗人用神话笔法描写:取回圣水三日后,雷声如婴儿啼哭,山顶一滴水竟化作倾盆大雨。这里将现实中的抗旱行动与龙神布雨的神话完美融合,既体现官员爱民之心,又展现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3. 哲理升华("世事春花与秋叶"到结尾)
通过自然轮回(春花秋叶)的比喻,歌颂抗旱官员如古代贤臣鲁恭,其诚心感动天地。最后以"击壤歌"的典故,表达百姓对好官的感激之情。特别点明这场及时雨不仅拯救了当下的饥荒,更为来年的丰收带来希望。
艺术特色:
- 神话与现实交织:雷神困倦、龙神布雨等意象,让抗旱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 对比强烈:前半段旱灾的绝望与后半段降雨的喜悦形成鲜明反差
- 民间语言:"麦烂蚕死""沟壑委填"等表述,真实反映农民疾苦
- 双重歌颂:既赞美自然神力,更歌颂为民请命的好官
这首诗通过一场抗旱救灾的完整叙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以及百姓对清官能吏的期盼。其魅力在于将严肃的社会议题,用瑰丽的想象和质朴的语言转化为动人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