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和所制赤驹图

房星委地生神□,众马不得相俦匹。
千里风轻白玉蹄,平渊春浴丹砂质。
自从长养入天闲,振鬣常陪乘舆出。
未知赴敌见戈矛,所惯承恩闻警跸。
嘶当落日近尊严,气抹长林动萧瑟。
不惭刍豆饱微躯,尚觊朝家三品秩。
宣和殿里图书□,亲见圉人事爬栉。
当时青海九万馀,未有一匹当宸笔。
临轩睥睨迥出群,落纸须臾𣤛奔逸。
内侍传宣赐近臣,再拜奎光欲腾室。
秋深沙苑多蒺藜,夜半河南吹觱栗。
已诏民间置牧地,如此龙媒敢轻失。
青城道上尘眯人,六宫粉黛无精神。
此时此马□□□,□□□□□不能。
追随天子向南去,哀哉委骨俱蒙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名为"赤驹"的皇家骏马从辉煌到落难的命运,通过马的故事折射出北宋末年的国运衰败。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马的荣耀时期(前16句)
用"千里风轻白玉蹄"等华丽辞藻描写这匹红鬃马的神骏非凡,突出它作为皇家御马的尊贵待遇:住在皇家马厩、随皇帝出行、享受精细照料。诗人用"未有一匹当宸笔"强调这是皇帝亲笔绘制过的名马。

2. 转折过渡(中间8句)
通过"秋深沙苑多蒺藜"等意象暗示时局变化,描写朝廷开始为战马征集牧场,暗示国家已陷入危机。这里马匹的命运开始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3. 悲剧结局(最后8句)
以"青城道上尘眯人"的逃难场景,写这匹曾风光无限的御马最终跟随宋徽宗南逃,落得"委骨蒙尘"的悲惨结局。最后两句的残缺更增添了沧桑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强烈的今昔对比:曾经"平渊春浴"的宝马,最终在战乱中化为尘土。诗人通过一匹马的遭遇,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北宋王朝从繁华到覆灭的历史悲剧。马匹的命运成为国家命运的缩影,这种巧妙的象征手法让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