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战士牺牲的哀悼和对和平的渴望。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地点和现状:西边曾是战场,如今一片死寂,无人耕种。这里用"黯惨"形容战场的阴暗凄凉,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破坏。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画面展现战场景象:战士为国捐躯,只有野草在春天生长;狂风卷起沙尘,白昼如黑夜,战云密布。这些意象生动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的无情,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如果不能治理好天下,又怎能消除战乱?"扫欃枪"(指扫除战乱)这个比喻很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治国者的期望。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通过对战后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痛,以及和平的珍贵。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写法很有感染力。
鲁交
鲁交,字叔达,号三江,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尝官殿中丞(《舆地纪胜》卷一五三)。仕至虞部员外郎。仁宗尝手录其《清夜吟》诗赐天台山寺(清乾隆《潼川府志》卷七)。有《三江集》(《瀛奎律髓》卷二八)、《鲁交集》(《宋史·艺文志》),均不传。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