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权势地位变化带来的人情冷暖。
前两句写一位车骑将军(高级武官)如今衣着光鲜地回到长安,但人们早已忘记他当年的落魄模样。"结束新"指穿着崭新的官服,"那记"即"哪里还记得",暗示世态炎凉。
后两句更尖锐:现在南下求官的都是追名逐利之徒,再找不到像平阳侯(西汉曹寿)那样为失意者落泪的真性情人物。"干名者"指钻营功名的人,"下泪人"用典故反衬现实中的势利。
全诗像一剂清醒剂,用将军的遭遇和平阳侯的典故,戳破了官场中"人走茶凉"的现实。作者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无复""尽是"等词,把对趋炎附势风气的讽刺藏在平静的叙述里,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辛辣的意味。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