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关于历史上的一位英雄——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他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我们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复杂情感。
诗的背景
刘邦 initially 资历浅薄,但他最终统一了中国,成为了西汉的皇帝。在诗中,作者使用了“衣锦去关中”来描述刘邦的辉煌时刻。这里“衣锦”是指他身着华丽的衣物,去到关中(现在的陕西一带),象征着他从一介平民到帝王的转变。
诗的解析
1. “当时衣锦去关中,天地移归隆准公。”
- 这句话描绘了刘邦从平民到帝王的转变,他从关中起兵,最终统一了天下。这里的“隆准公”指的是刘邦,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2. “空使秦人悲故旧,更怜刘裕愧英雄。”
-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秦朝人的同情,同时也提到了另一个英雄刘裕。作者认为,虽然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他也应为未能更好地对待过去的统治者和秦朝遗民而感到遗憾。
3. “荒台落日蜚鸿没,春草连云戏马空。”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落日下的荒凉戏马台,春草连天。这里“戏马台”是刘邦曾经庆祝胜利的地方,如今却显得荒凉,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4. “太息重瞳千载少,舣舟不肯过江东。”
- 最后两句,作者感叹刘邦这样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非常罕见,他本有机会渡过长江,但最终没有这样做。这里的“重瞳”指的是刘邦的双眼,象征着他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结论
整首诗通过对刘邦和历史细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对历史的无常和英雄的遗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作者以这种富有诗意的方式,传达了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