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湖南南部山野间游历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诗人走遍了湘南的群山,表达了对某位高洁之士("公")的敬仰,但觉得自己难以企及对方的风骨。这里用"不容攀"三个字,既表现了谦逊,也暗示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心理活动:他想着总有一天要擦亮眼睛去瞻仰朝廷("双阙"指皇宫),但此刻更享受在偏远山区("百蛮")寻幽探秘的乐趣。山路崎岖("荦确"指不平的石头路)让他想卸鞍休息,又忍不住伸手戏弄山间流水("潺颜")。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了诗人既疲惫又兴奋的矛盾心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他预感到自己一定会醉看千山晨景,还要在石壁上题写大字留名。这种豪迈的想象,把整首诗推向了高潮,展现了文人纵情山水的洒脱。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记录了"又想建功立业,又舍不得眼前山水"的文人典型心态。诗人用"会当...应笑"的转折,用"甚欲...更能"的矛盾,把这种纠结写得趣味横生。最后选择醉看山景、题名石壁,其实是用行动给出了答案——此刻,自然山水比功名利禄更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