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村的文人生活,通过日常场景展现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前四句写隐居生活:诗人在酿酒的酒坛边住了十年,和淳朴的村民相处融洽。"玉壶观世"指用酒壶观察世事,"龟藏六"借用龟甲占卜的典故,暗示看透世情。"竹简雠书"是说校勘古籍时发现错字("豕渡三"用"三豕渡河"的典故,指文字讹误),展现学者生活。
后四句写精神境界:表面看像陶渊明一样怡情山水,实际暗藏图南(鲲鹏南飞)的远大志向。最后两句说近来专注研究书法("宝晋"指王羲之书法),不再参与兰亭真伪的争论,表达对世俗纷争的疏离。
全诗用酿酒、校书等生活细节,配合陶渊明、王羲之等典故,塑造了一位既享受田园生活,又保持精神追求的隐士形象。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暗含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