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云阁诗为夏簿焕赋

白云城郭接茅檐,寄迹何妨吏隐兼。
总向宅边栽五柳,还从画里觅陶潜。
旧编翠竹裁长笛,新染红牙刺短签。
且共区区眼前事,明时有道谅何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公务之余追求隐逸生活的闲适心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联“白云城郭接茅檐,寄迹何妨吏隐兼”点明主题:虽然身在官场(“城郭”象征公务),但住所简朴(“茅檐”),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诗人认为,做官和隐居并不冲突,可以兼顾。

颔联“总向宅边栽五柳,还从画里觅陶潜”借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不仅在现实中模仿陶渊明种柳树,还通过欣赏画作来感受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颈联“旧编翠竹裁长笛,新染红牙刺短签”写日常雅趣:用竹子做笛子,在红色牙签上题字。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远离喧嚣、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

尾联“且共区区眼前事,明时有道谅何淹”是自我宽慰:安心做好眼前的小事,身处清明时代,才华终有机会施展,不必担心被埋没。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种柳、赏画、制笛等生活细节,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诗人虽在官场,却心向田园,在忙碌中寻找诗意,体现了古代文人“身在红尘,心向山林”的典型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