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战乱年代普通人家的无奈与悲凉。
前两句像在唠家常:洛阳、齐地、襄阳这些曾经繁华的地方(三大名藩),如今都破败了。诗人望着萧条景象,忍不住想起远方的亲人——简单几个字就勾勒出乱世中百姓流离失所的常态。
后两句的转折特别扎心:当这些重要城镇都保不住了,普通人家还谈什么家业存亡呢?就像今天说"房子都塌了,还操心装修",用最平淡的语气说最痛的事。诗人把大时代的崩塌与小人物的无力感巧妙融合,不直接写战争惨状,却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战火对普通家庭的摧毁。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坐在废墟边的叹息。这种用日常话语承载深沉苦难的写法,反而比直接哭诉更有冲击力,让读者自然联想到自家也可能遭遇的变故,产生强烈共鸣。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