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重回荒废寺庙时的感伤心情,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时光流逝之感。
前两句写实景:破旧的寺庙连和尚都没有了,只剩半掩的寺门。诗人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事,心里暗暗难过。这里"门半扃"的细节特别生动,既说明寺庙荒废无人打理,又像一扇半开半闭的记忆之门。
后两句突然转向一个动人的小场景:残破的柳树上还剩几片绿叶(青眼指新柳叶像眼睛),那柳树好像还认得当年在这里拴过马的人。这里用拟人手法,让柳树有了记忆和情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当年系马的意气风发,与如今寺庙的破败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妙在从小处着眼——没有直接写寺庙当年的盛况,而是通过一株"记得往事"的残柳,让读者自己想象这里曾经的热闹。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白诉说更打动人,就像我们偶然翻到老照片时,一个熟悉的角落就能勾起无数回忆。残柳的"记得",恰恰反衬出人事已非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