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耿湋拾遗联句
尧舜逢明主,严徐得侍臣。分行接三事,高兴柏梁新。 ——颜真卿
楚国千山道,秦城万里人。镜中看齿发,河上有烟尘。 ——耿湋
望阙飞青翰,朝天忆紫宸。喜来欢宴洽,愁去咏歌频。 ——颜真卿
顾盼情非一,睽携处亦频。吴兴贤太守,临水最殷勤。 ——耿湋
楚国千山道,秦城万里人。镜中看齿发,河上有烟尘。 ——耿湋
望阙飞青翰,朝天忆紫宸。喜来欢宴洽,愁去咏歌频。 ——颜真卿
顾盼情非一,睽携处亦频。吴兴贤太守,临水最殷勤。 ——耿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诗人耿湋的联句作品,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位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仕途人生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部分由两人轮流创作,既有对朝廷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一部分(颜真卿): 开篇用尧舜比喻贤明的君主,提到严助、徐乐等历史名臣,暗示自己和耿湋像这些贤臣一样遇到了好皇帝。"柏梁新"指汉代柏梁台的诗会,这里比喻两人在宴会上即兴联诗的雅兴。整体是赞美当下政治清明的时代氛围。
第二部分(耿湋): 笔锋转向个人境遇。用"楚国""秦城"的遥远距离,暗示自己漂泊的仕途。后两句更直白:照镜子看到自己渐老(齿发变化),而黄河边战火未息(烟尘),流露出对年华老去和时局动荡的双重忧虑。
第三部分(颜真卿): 又转回积极基调。"青翰"指传信的快船,"紫宸"是皇宫,表示期待耿湋能回朝任职。后两句说宴会欢乐可以冲散忧愁,鼓励友人要多作诗排解烦恼。
第四部分(耿湋): 最后收尾处充满人情味。前两句说两人虽然经常分离(睽携),但情谊不变。后两句特别动人:直接称呼颜真卿为"吴兴贤太守",感谢他在水边设宴送别的深情厚谊。
全诗亮点在于: 1. 像乒乓球对话般的联句形式,你一句我一句中既有呼应又有转折 2. 把宏大叙事(朝廷)和个人感受(衰老、离别)自然结合 3. 最后落到具体的水边饯行场景,让政治抒怀有了生活温度
最打动人的是两位文人之间那种默契:既能讨论国家大事,又能倾诉私人愁绪,还能用诗歌互相安慰。特别是耿湋最后对颜真卿的直接称呼,让这场千年之前的送别突然变得真实可感。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