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来自巴山的精美石砚屏风,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细腻的观察。
前两句用神话般的比喻:像是天上哪位巧匠用修月亮的斧头,顺手把巴山切下一块做成这砚屏。这种夸张的联想既表现了砚屏材质的不凡,又赋予它神秘色彩。
后两句聚焦砚屏上的花纹:玉石般的纹路像月宫里的蟾蜍(玉蜍),倒映在清水中摇曳生姿;石头上若隐若现的云纹,就像薄云点缀着月亮。诗人通过"清浸""婆娑""微云"等轻柔的词语,把静态的石头写出了动态的美感。
全诗妙在将普通物件写得仙气飘飘,把砚屏的纹理比作月宫景象,现实与想象交融,让读者既能看见实物,又能感受到超越现实的诗意美感。